1分20秒,《新聞聯播》點贊中國鐵建隧道技術裝備

2024-06-12

隧道及地下工程是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領域。近年來,中國鐵建依托科技創新,實現了我國隧道技術裝備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形成輻射全球的完整產業鏈,為我國地下空間開發儲備了關鍵技術。

總臺《新聞聯播》播發專題聚焦科技創新助力我國隧道技術裝備領先世界。節目重點介紹了世界最長海底高鐵隧道甬舟鐵路金塘海底隧道的建設情況,展現了中國鐵建以科技創新助推地下空間開發的生動案例。

由鐵四院設計,中鐵十一局和中鐵十四局共同建造的甬舟鐵路金塘海底隧道是世界最長海底高鐵隧道、甬舟高鐵控制性工程,目前隧道正在雙向掘進。隧道采用由鐵建重工自主研制的“甬舟號”和“定海號”兩臺盾構機將在海中穿越高水壓地段及多種復雜地層后,在海面下約78米實現精準對接。

據了解,盾構機采用了雙層殼體,盾構海底對接后,內部結構拆解運出,外殼留在海底為隧道提供保護。

十年來,我國累計新增運營隧道超過3.88萬公里,成為世界上隧道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目前,我國已建成鐵路隧道和公路隧道超過5萬公里,其中10公里以上的特長隧道2050座,也成為世界上隧道數量最多、建設規模最大的國家。

中國鐵建正是其中的主力軍。依托“智慧設計運維、智能施工建造、超級裝備制造”全流程、全產業鏈地下空間開發方案,中國鐵建建設了我國超40%的隧道和地下工程,從修建亞洲第一長隧,到世界海拔最高隧道,再到建設世界最深、最長海底高鐵隧道等超級工程的過程中,加速地下空間開發的科技創新、關鍵技術儲備,通過整合全產業鏈,完成了智能化建造的質變,正加速培育形成中國地下空間開發新質生產力,走出了一條創新驅動發展之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國鐵建順勢而為,打造出全球最大的高端地下工程裝備制造基地——鐵建重工,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戰略需求,聚焦“差異化、智能化、全球化”,以顛覆式創新打造市場所需產品+服務+全套解決方案,做好既有產品的升級賦能,持續開發成套化、規模化智能裝備。掘進機產品涵蓋3種掘進方向,0.5米至23米直徑,170余類產品,巖石隧道掘進機、超大超深超長盾構機、數字化與智能化技術等領先全球。服務高原鐵路、抽水蓄能、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川渝雙城都市圈和共建“一帶一路”相關項目,保障穿江跨海超級工程智能建造,引領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助力實體經濟做強做優做大。

目前,中國隧道掘進機占全球市場份額約70%,上下游企業達到千余家,產銷量連續六年居世界第一,產品出口到30多個國家和地區,邁入世界掘進機品牌第一方陣

革新者強,創新者勝。中國鐵建成立了國內首家大盾構專業施工企業——中鐵十四局集團大盾構工程有限公司,專注水下盾構和超大直徑盾構施工,在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等全國經濟最活躍最發達的地區,已先后攻克國內最高水壓、最大埋深、最淺覆土、最硬巖石、最大直徑、最為復雜地質條件的隧道建造技術難題,實現了穿越江河湖海城、各類復雜地質、應用領域、盾構直徑、施工工藝全覆蓋,積累了豐富的技術經驗和管理實踐,推動著盾構施工邁向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無人化的新紀元。

未來,中國鐵建將積極響應國家戰略,著眼建立城市地下立體開發新模式,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提升地下空間利用全產業鏈、多元化綜合服務能力與核心競爭力,引領地下空間開發邁向更高水平。


鐵建重工自主研制全球最大直徑8.61米盾構機整體式主軸承(湯葉 攝)